苹果WWDC发布会解读

前两天,苹果召开了一年一度的开发者大会(WWDC),这是一次发布新产品,吸引更多开发者的良好时机。在大会上,苹果在桌面、移动和云服务方面都发布了新的产品,在这场由Google, Microsoft和Apple出演的三国演义中,展开了新的进攻。下面我将逐项解读苹果WWDC发布会的战略目的,以及对Microsoft和Google的影响。

在我之前的文章《Google, Microsoft和Apple的终极对决》中,我提到这三家企业是目前垄断整个全球(不包括中国)消费者IT市场的三大巨头。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优劣和战略规划。整个消费者IT市场,主要由桌面、移动和云三个方面组成。而桌面和移动领域分别包括了相应的硬件和软件(包括应用生态环境)。那么,这次WWDC,苹果到底做了哪些事情?这些事情是否有效呢?

1. 硬件

在桌面硬件领域,但从这三家公司来看,苹果无疑独霸一方,凭借Mac系列的笔记本和桌面电脑占据了不少市场。不过,我们也应该算上Windows阵营里面的其他品牌,比如联想、惠普和戴尔等。在之前的近十年中,PC VS MAC的争斗一直是PC以压倒性优势超过MAC。但是近两年,随着移动设备的兴起,PC的风光不再,出货量逐年下滑,主攻PC的联想和宏基都受到巨大压力,无奈开始其他尝试。联想推出了低端智能机,而宏基开始尝试Chromebook甚至Android电脑。再加上微软不受欢迎的Windows 8系统(后面详细讨论),整个PC硬件领域基本上人心涣散。

而这,给了苹果一个绝佳的机会。PC市场并不会消亡,只是使用人群和使用习惯发生了一些变化(这个之后另行讨论)。而PC得颓势,使苹果找到了一个夺回市场的契机。虽然PC行业不景气,但苹果的Macbook Air和Mac Pro等依然有非常忠诚的用户群。Mac对于图形和音频的良好性能,使它成为很多职业的必备工具,比如建筑设计、影视编辑、平面媒体、广告等等。苹果找到了桌面产品的最佳客户群体。剩下的就好办了。

WWDC上面,苹果在桌面硬件领域推出了两个大杀器——全新的Macbook Air和Mac Pro。

先说Macbook Air,作为桌面领域的移动装置,最重要的两点功能就是性能和续航。我曾经在《移动设备的三种发展可能》一文中提到,制约移动设备的最大瓶颈就是电池和续航。不论功能还是性能多么强悍、外观多么时尚小巧、使用方法多么新颖(如Google Glass),如果做不好续航,一切都是泡影。大家如果看发布会视频,在谈到新款Macbook Air的时候,苹果的高管第一个提到的就是续航。Macbook Air的续航时间提升到9~12小时,这是一个里程碑,意味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,Macbook Air可以不插电使用一整天。如果静态待机则可以续航三个星期。在这之前虽然也有电脑能做到这一点,但真正使用起来,效果十分有限。能撑过6个小时的笔记本,基本上都是加了9芯电池,重量堪比哑铃。在Macbook Air十分有限的空间里,做到9~12小时续航,对于商务旅行人士,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。

请原谅我定义笔记本的双重标准,像Macbook Air这样的超极本,一只脚踏在桌面领域(因为采用桌面系统),一只脚踏在移动领域(便携性)。Macbook Air作为桌面设备,第二个制约瓶颈也是制约所有桌面设备的瓶颈就是硬盘。新款Macbook Air采用新一代闪存(类似于SSD的东西),更重要的是苹果没有采用传统的SATA接口,而是用PCIe接口将闪存接在主板上。即使不了解这些技术层面的知识,仅从效果上看,新款Macbook Air的硬盘性能超过了以前及现在的所有笔记本,只有SSD组RAID0才能达到这个性能,而这是笔记本和超极本不可能做到的。因此,在这一领域,苹果已经遥遥领先。

再来谈谈Mac Pro,Mac Pro作为桌面设备,主要的用户群体就是对运算性能有极大需求的各种职业人士。新款的Mac Pro支持Intel Xeon 12核处理器,双显卡,SSD,在性能上不输主流高端配置的PC。但关键不是这些。使用Mac Pro的基本上是那种追求美和设计灵感的设计师,而新款的Mac Pro抛弃了30年来台式机的方形机壳,开创性地采用了圆柱体机箱,并重新设计了散热装置,在提升整机性能2倍的基础上,将机箱体积减少一半。整台主机看起来就像一件艺术品。这对于苹果的目标客户也具有非凡的吸引力。

在移动硬件领域,苹果并没有推出新产品,一是因为苹果下半年还有一场发布会,而那场发布会才是移动设备的舞台,二是因为不论在企业还是个人的移动设备领域,苹果一直占有优势地位。虽然这两年三星凭借Galaxy系列手机崛起,但并未动摇苹果的根基。

2. 软件

软件领域,桌面有微软独领风骚十多年,移动领域有Google的Android系统来势汹汹。可以说,软件领域是苹果跟其他两家对峙的主战场。因此,WWDC在桌面和移动领域齐头并进,发布两款新系统。

先说桌面领域,微软凭借Windows XP和Windows 7,横扫消费者市场和企业市场,但是从去年发布Windows 8开始,已经逐渐走上了下坡路。原因不难猜到,消费者不买账。消费者为什么不买账呢?

大家还记得手机QQ2013取消好友在线状态的事件吧?新版发布后评分颇低,骂声一片,腾讯产品经理只好立刻道歉,并在四天内更新了软件,重新加入了用户熟悉的元素,这才平息了这场风波。这件事情告诉我们,一款软件最大的敌人不是另一款软件,而是消费者的习惯。一款小小的聊天软件都是如此,何况操作系统呢?作为人与电脑交互的最底层软件,操作系统必须保持操作习惯的一致性。反观微软,为了让Windows 8能更适合移动装置,加入了Metro UI等一系列不伦不类的用户界面。虽然本意是好的,但桌面设备包括笔记本和超极本,绝大多数都没有触屏,Metro UI对普通用户没有任何吸引力,它不能使操作更加简洁。恰好相反,用户需要适应一个全新的操作界面。没有人愿意这样做。Windows 8发布半年,市场占有率不到5%,企业市场占有率不到1%。微软为应对这场空前危机,急急忙忙发布Windows 8.1,却不知道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小小的开始按钮,而是一系列传统操作的缺失。Windows 8.1带来的不是修复,而是更多的界面修改,在性能和操作系统运行方面提升并不高。

现在回来看看苹果。Windows 8的失败,给苹果了一个绝佳的机会,于是苹果发布了MacOSX Mavericks。新版的系统最核心的更新就是性能。苹果在新系统中使用了三大核心技术:

1) CPU时钟整合 (Timer Coalescing),将许多小的操作融合在一段时间内操作,让CPU腾出更多时间进入低功耗状态,减少将近72%的CPU活动数目,增加CPU的效率,在完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,大幅减少了耗电量。对于Macbook来说,续航更久(又是续航),而对于桌面设备来说,省电就是省钱。

2) 应用睡眠 (App Nap),将CPU优先服务于前端窗口,而看不到的窗口将缓慢运行。这项技术能让CPU能耗再减少将近25%,同时由于CPU优先服务于前端,提升了前端程序的性能。

3) 内存压缩 (Compressed Memory),将不活动的应用所占的内存进行压缩,不仅给需要内存的程序更多的资源,而且让系统反应速度大大提升。在系统繁忙时,内存压缩可以将反映速度提升40%,而待机恢复速度提升50%。

综上我们可以看到,这些性能提升的新技术,正是苹果的目标客户所需要的,他们需要更强大的系统,更智慧的资源调配和更优化的电源管理。新系统满足了他们的需求,同时保留了熟悉的操作界面,让人不会有陌生感。在此基础上,优化了核心的应用(如浏览器、资源管理器Finder等),让界面更加友好。

这次新系统发布,苹果终于走在了微软的前面,如果微软不对Windows 8进行彻底改进,很可能桌面软件领域就会失守,而这正是微软最核心的利益所在。苹果凭借新系统,雄心勃勃地进军企业市场,也是极有可能发生的。

再说移动领域,Google的Android系统势头很猛,凭借Open Handset Alliance拉拢了一批设备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,夹攻苹果。虽然抢占了大半江山,但自己却面临一系列非常致命的问题。这些问题非常棘手,短期内可能根本看不到解决方案,这又给苹果了一个反击的机会(苹果的运气也真够好的)。

1) Android各设备厂商相互厮杀,没有形成合力。三星、HTC和索尼厮杀正热,摩托罗拉被Google收购之后惨遭遗弃。大家都没有把目光转向真正的对手——苹果。三星推出自己的App Store,HTC有自己的Sense界面,索尼也有一套自己的应用软件,整个Android市场一片混乱。

2) Android版本碎片化严重。众人虽然一起发力,但力不在一起。各大厂商拿到Android新版代码后,至少要花3到6个月时间修改,加上自己的软件和界面再发布,极大延缓了新系统的部署速度,导致的后果就是目前各个版本都存在于市场,而3年前的Gingerbread居然还有20%-30%左右的市场份额。这些还不够混乱,运营商又会在这些已经改过的系统上再加上自己的一堆软件,甚至一些改动过的系统不再兼容Android的某些软件。碎片化问题对于开发者来说是致命的,因为一款软件需要对每一款主流系统进行优化,代码量大大增加,开发难度加大,进程减慢,应用质量也就参差不齐了。

3) Android生态环境极为混乱,病毒肆虐。由于Android原生不对非官方市场的应用做出限制,并且给应用程序开放了很多的应用接口,导致许许多多第三方市场诞生,而里面的应用可能是盗版、或者带有广告和病毒。就像当年XP时代一样,当用户什么软件都可以装的时候,就什么都可能装上。

这三大问题一直困扰Android,在可预见的两年都不会有根本性的改观。而这让苹果有机可乘。苹果只是一家公司、可以高效地管控整个生态环境,保证最新版系统的及时推送。这些都是Android所不具备的。但苹果的收紧政策也有副作用,那就是人们觉得苹果创意不够,不潮了。iOS的界面万年不变,功能单一,三星甚至做了几条广告嘲讽iOS是爸妈才用的系统。苹果急需更改这一不利形象,因此iOS7的主要作用就是拉近与对手的距离。只要iOS的功能不过于落后,凭借良好的硬件设计和应用质量,苹果仍然能吸引忠诚客户。说白了,这是一个面子问题。

我们来看看iOS7包含什么吧!多任务操作、控制中心、通知中心、AirDrop文件传输,远程设备锁定,这些在Android系统中其实早已经有,但是苹果这次把它们全部搬进了iOS。之后每当被挑战,果粉终于能说出“我也有”这句话了。这对于保住面子是很关键的,苹果抓住人粉丝们的心理。界面上,苹果终于抛弃了2007年以来一成不变的界面,加入了时下流行的扁平风格,让产品看上去更加酷,起码让人不会觉得这是一款中老年人使用的系统。通过这次更新,苹果重新站在了与Android不相上下的位置, 虽然功能上仍有差别,但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弥补。

总的来说,软件层面,桌面领域是攻,而移动领域是守。攻的是人的需求,守的是人的面子。一攻一守,进退自如。

3. 云服务

云服务是Google的天下,不论是搜索还是Google Apps,都是一马当先。微软后来发布Bing,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Google的发展,但收效不大。微软的Web Office对企业用户也有一定吸引,逐渐占据一定的市场。只有Apple在这方面暂时空缺。iCloud的功能不多,也没有Office类的软件。而这一次WWDC苹果在云服务方面也展开了攻势,并且采用了聪明的策略,那就是联微抗谷。

首先,iWorks发布了在线版,支持云端编辑,也支持微软的Office文档。这又给企业部署iWorks添加了理由。就像当年微软和苹果联合做企业套件一样,现在苹果也和微软一起做起了在线企业套件,他们的对手就是称霸多时的Google。苹果为什么放心和微软合作呢?因为Windows 8的颓势,在企业套件领域暂时不会对苹果构成威胁,而微软的加入将提升iWorks在线版的竞争力,对Google形成合围。

其次,新版iOS的Siri使用了微软的Bing搜索引擎,而不再使用Google。这是一个很微妙的变化。在乔布斯时代,Google和苹果的合作前提就是苹果采用Google的地图和搜索。现在苹果正逐步用自己的或是其他厂商的产品替代,做到去Google化。这正是竞争白热化的征兆。联合微软,是苹果能采用的最便捷的方法用来进攻Google的云服务领域。

这篇文章的长度已经超出了我的预计,差不多到该结尾的时候了。这次苹果的WWDC大会,反映出苹果在“三国演义”中的战略意图,在各个领域对主要竞争对手展开进攻,同时修补防御自己的不足,吸引忠诚用户继续使用。在微软和Google分别在桌面和移动领域一筹莫展之际,苹果迅速展开攻势,意图占领更多的地盘,而微软和Google也一定会在各个领域展开相应的反击,精彩的对决也许才刚刚开始。